首页 栏目首页 > 驱动 > 正文

河道还有“盲肠段”?上海这些水体反复黑臭居民难忍,如何才能根治?

近日,解放夏令行动陆续收到来自闵行区和松江区市民的几则求助,称家附近河道有部分河段水质变差,底部黑色淤泥不断上翻,臭味弥漫,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尽管相关部门曾采取过清淤、打捞等措施,但是效果似乎并不好,他们呼吁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彻底解决黑臭问题。

记者留意到,市民提到这些发黑发臭河段被统称为河道“盲肠”,因流动性较差淤积严重,黑臭问题时常反复。正逢夏季,河边散步成了市民朋友休闲的一大去处,对水质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那么,与一般河道相比,“盲肠”河道治理究竟难在哪儿?如何才能根治黑臭问题?带着疑问,记者展开调查。

黑臭引发居民投诉


(资料图)

位于闵行区西南部的北竹港,河面宽数十米,两岸草木丰茂,是沿线居民观景的不二选择。而且,由于比邻上海康城这一大型社区,河边建设的莘福路步道人气不低,一到傍晚,步道上便满是休闲锻炼的人群。不过,市民曲先生发现,最近每每走到美莘商业广场对面,一股臭味便扑鼻传来,仔细一找才发现,原来是北竹港向东蜿蜒出来的一小段河道里“有了异味”。

在他的指引下,记者前往该河段查看详情。臭味正是源自一段长约20米、宽约16米的断头河,河道被岸边整整齐齐的石砖围成了一块方形区域,内里的河水几乎看不到流动,上面还漂浮着大片大片的黑色物质,越靠近臭味愈发难闻。记者在一旁的绿化带内找了根树枝,想看看黑色物质到底是什么,没成想,一碰触,黑色物质马上散开在了水中。似乎是为了防止黑色物质的扩散,这段“盲肠”和北竹港大河的交界处用一排防污帘做了物理分隔,不过,阻截的措施并不严密,在靠北的区域还留有一个缺口,大量的黑色物质顺着缺口,流向大河流域。

△北竹港的“盲肠”段:河面上漂浮着大量黑色物质。

△缺口处,黑色物质顺着水流流出。

“几乎每年水位低的时候都会这样,太臭了。”正在附近散步的一位大爷告诉记者,这里水流不畅,杂质沉淀,几乎一到夏天,都会出现黑臭。路过的另一位大爷接茬道,“河道保洁光打捞水上的杂质,根治不了黑臭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这里的水不流动。”

而在松江区闵塔路1751弄,小区居民也被时常反臭的河道困扰着。“东西流向的流域状况良好,就是北侧延伸出来的这段,经常黑臭,还在小区里。”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一名居民如是描述。8月9日,记者前往恬润新苑,看到了这条总长840米的恬润河。正如市民所说,河道整体造型呈现“丁”字形,东西两侧河水分别汇入了小区外的油墩河和新村公路旁边的河道,向北侧分叉出去约为100米的河道,绵延流入小区内,成了断头河。记者到时,黑臭现象并不明显,只是看到水面上漂浮的绿色植物较多。不过,一位阿姨听闻记者来调研,忍不住吐槽说:“最近几天下雨多,水面上涨了,就不怎么臭了,前阵子降雨少,特别臭,在家打开窗户都能闻到味儿。”

△恬润河的“盲肠段”。

黑臭原因何在?

实际上,这样一端与河道联通、另一端封闭的水体,便是居民口中所谓的“盲肠”河道,又称断头浜,在水系密布的上海十分常见。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戴雅奇介绍,“盲肠河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自然形成的,更多的则是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

对此,记者根据河道边竖立的河长制信息公示牌联系到了闵行区水务所河道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处原规划要加开河道,但迟迟未落实,故此段河道变为了“盲肠段”。而松江恬润新苑小区缘何形成了百余米的“盲肠”河道,记者拨打河长制信息公示牌的电话试图询问详情,但一直未联系上相关部门。

至于北竹港“盲肠”河道的水质恶化问题,闵行区水务所河道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主要系河道淤积以及水位较低时底泥上浮。戴雅奇进一步补充解释,盲肠河道水流不畅,水体流动性差会导致各类污染物聚集,并带来水质恶化、浮泥及蓝绿藻滋生类等问题。主要是因为水中的有机物不断消耗溶解氧,使得水体出现缺氧情况,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促进有机物分解、腐败、发酵,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气体,附着在底泥表层中,随气泡一起上浮,最终在水面形成了一块块的灰黑色泥斑,同时产生难闻的异味。而天气越热水温越高,微生物的厌氧反应越剧烈,释放的硫化氢、甲烷等气体越多,异味也越大。

“换句话说,盲肠河道本身的特性使得水质问题易反复”,戴雅奇说,“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要予以更大的关注。”

如何有效治理“盲肠”河道?

针对北竹港盲肠段和恬润河盲肠段,闵行区和松江区相关部门都有过回复:后续将会设立项目,开展河道清淤工作。不过,居民们对于反复治理反复黑臭这一现象似乎意见颇大,甚至干脆提出“既然本身难管理,水域面积这么小,是否可以填埋处理”的提议。

这一想法可行吗?两区相关部门均表示不可以。戴雅奇也表示,目前上海所有河道均登记在册明确了编码,不能随意改变河道走向和面积。此外,河道对城市防洪除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不能简单粗暴的以填埋方式解决河道问题。

那么,水质易恶化的“盲肠”河道是否存在更加有效的治理手段?戴雅奇认为,应先排查入河排水管道,排除雨污混接的影响,如果是雨水口,也可在排水口处做一些预处理。其次,要进行河道清淤。而且,为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还可增加曝气设施,或加装小喷泉增加水动力。此外,也可以种植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多管齐下保持好“盲肠”河道的水质。戴雅奇还强调:“这些措施已经比较成熟,各地基本都在采用,但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后续的日常养护至关重要,养护不到位,还是会出现水质反复。”

上海市河道治理已开展过多轮,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河道养护的精细化程度上还有提升空间。戴雅奇建议,水务部门可以探索建立此类水质反复河道的重点名单,包括“盲肠”河道,针对夏天水质反复的高发期,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如增加养护强度和频率等。

“盲肠”河道何时能真正迎来水晏河清,解放日报将持续关注。

栏目主编:毛锦伟

本文作者:栗思 赵鸿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